港中大医院以‘智慧医院’进行定位,其中心不是科技,而是要以人为本,运用科技的目的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还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方便。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以下简称“港中大医院”)是一家隶属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私立医院,占地10万平方米,2021年1月开始运营,目前医院拥有近600名员工,医院规划的住院及日间病床数有516张。港中大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大范围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和高智能系统及设备,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方面,均走在了业界前列。日前,《中国数字医学》杂志记者就港中大医院的功能定位、信息化建设亮点等问题,采访了港中大医院行政总裁冯康医生。
据冯医生介绍,港中大医院作为一所具有非盈利、教学属性的私立医院,本着平衡香港私立及公立医疗体系差异的社会责任,旨在为香港市民提供优质、可负担及高透明的医疗服务。冯医生指出,港中大医院在规划时就明确了建院的意义,即在促进民众的健康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从社会效益方面考虑,港中大医院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缓解公立医院患者拥挤的现状,也规避了公立医院在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方面审批环节多、落地周期长的弊端,为新型医疗科技成果转换开启了快速通道。
目前港中大医院已经运营近一年时间,包括24小时急诊在内的各个科室都已正式对外营业。港中大医院在建设过程中,“科技”呈现的巨大魅力随处可见。其中,全面无纸化电子病历系统,智能样本追踪系统以及地理围栏系统等,让前来就医的患者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深刻体会到医院的“智慧”所在。
港中大医院的无纸化电子病历系统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元素,它能够让医生和护士无论何时何地,都可迅速查看到患者的病历情况,也可以让患者及时获取有关病情以及检查、化验结果的信息。冯医生回忆起年初医院刚刚运营时的情景,电子病历系统刚刚上线,医护人员在程序使用方面需要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为了确保业务安全,医院采取了电子病历与纸板病历相结合的双轨模式运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医生可马上转化为使用纸质病历模式,减少了医生诊疗过程中系统宕机的风险。1个月后,电子病历系统已经在医院安全平稳运行了。此外,港中大医院为了保护病人隐私,在数据安全方面设置了三重防护,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及其他第三方系统之间的连接精准无缝,避免安全漏洞产生。
智能样本追踪系统是港中大医院在物联网方面的创新应用之一,为样本检测、配药管理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可靠的追踪技术。以样本检测为例,传统的检测流程主要由人工完成,很容易出现样本标识错误、样本与患者信息不匹配以及样本丢失等情况,采用了智能样本追踪系统后,此类情况已不再发生。冯医生说,智能样本追踪系统需要医护人员在样本采集后,给样本贴上RFID标签,当样本放上RFID扫描仪后,系统能够自动将病人资料和辨识样本进行绑定,不仅确保样本与病人的身份匹配不会出现错误,同时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此外,在样本绑定病人身份的同时,系统会自动开始计时,并按照后台制定的任务要求,自动向配送人员发送样本种类、运送数量、配送时间要求等信息,还能帮助配送人员规划最佳的配送线路,提升配送效率,确保样本能够在特定时间内到达病理部。此外,冯医生补充说,由于病理部要处理大大小小的样本,数量庞大,智能样本追踪系统还能辅助病理部按照样本优先级安排样本的检测顺序,比如在收到紧急检测样本时,病理部同事会根据系统提示优先进行处理。
在样本检测时,有些样本如手术室的活体组织,其切片无法从病人身体二次摘取,一旦丢失,后果极其严重,因此,保障样本运送过程安全至关重要。港中大医院利用基于5G、WIFI、RFID、蓝牙和超宽频等技术构建的骨干网络,建立了医院的地理围栏系统。当检测样本生成后,工作人员为每个样本保温袋贴上了超宽频标识标签,通过标签系统可实时追踪每个样本的位置,以防样本丢失;同时系统还为每个样本设置了地理围栏,当配送人员偏离路线或误入设定的禁区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要求配送人员重新按照系统设定的路线进行配送。基于该地理围栏系统,还可以有效预防院内老年患者迷路走失,避免家长抱错婴儿现象的发生。
如上所述,港中大医院类似的应用程序还有很多,如院内导航系统、患者手机APP应用、电子付费系统、远程探视功能等等,这些应用程序的安全运行都离不开一套成熟稳定的信息系统基础架构作支撑。谈到建院时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选型时,冯医生指出,20年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参照物,只能自己组队开发建设;现在的医院选择信息系统,特别针对全新的医院,则需要选择一 套较为成熟的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同时也需要有实力的运营商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冯医生强调了港中大医院选型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首先对方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其次要有卓越的开发和服务能力,并能够满足港中大医院在香港地区的特别需求;最后一条也最重要,信息系统必须以“临床服务”为主导,而不是以收费系统或保险支付。冯医生说:“港中大医院以‘智慧医院’进行定位,其中心不是科技,而是要以人为本,运用科技的目的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还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方便。”
最后,冯医生总结了对港中大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看法。他说: “智慧医疗是基于无纸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开展的,病历数据可为医护人员的诊治提供支撑,未来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进行辅助决策;智慧服务则是透过移动应用程序,为病人提供各类信息或建议,以及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便捷的技术支撑,提升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应用体验;智慧管理则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医院内人、机、物的沟通和无缝联接,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冯医生也提到,随着应用系统数据量的持续增加,港中大医院的信息系统将会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迭代升级,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